English | 简体中文

你在这里

富含ɑ元素的“年轻”恒星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近期,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张萌、张华伟研究员、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向茂盛博士等使用红巨星样本的LAMOST光谱数据筛选出富含ɑ元素的“年轻”恒星,并对这些恒星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富ɑ元素的“年轻”恒星可能起源于双星演化,这使得人们对此类特殊恒星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报》(2021,ApJ,922,145)。

 

作为银河系的主体,银盘通常被分为两种成分:一是年轻的薄盘恒星,ɑ元素丰度较低;二是相对年老的厚盘恒星,具有较高的ɑ元素丰度。近年来一些研究工作却发现了一些富含ɑ元素的“年轻”恒星,这与银河系化学演化模型的预言不一致,因此这类特殊恒星的形成机制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

    

 

左图的红色方框内为选取的富ɑ元素“年轻”恒星,右图为不同类恒星的多种元素丰度比较。

 

研究人员利用LAMOST红巨星样本中提供的多种元素丰度和年龄信息筛选出了1000余颗富ɑ元素的“年轻”恒星。经统计分析发现,这类恒星的运动学参数以及ɑ元素、铁族元素等丰度的分布与富含ɑ元素的年老厚盘恒星一致,但样本中的部分恒星具有很高的碳元素和钡元素含量,这意味着此类恒星可能从伴星中获得了富含碳和钡元素的物质。这样的研究结果支持富ɑ元素的“年轻”恒星来源于双星演化的理论模型,因为吸积物质,恒星的质量增大,而基于单星演化模型的年龄确定方法使得这类恒星被错误地认为是年轻的恒星。

该成果利用具有丰富信息的LAMOST红巨星大样本优势,开展了千余颗富含ɑ元素 “年轻”恒星的统计分析研究,为此类恒星一直悬而未决的形成机制问题做出了推动性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847/1538-4357/ac22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