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You are here

LAMOST DR5 数据集正式发布

扬帆领航历五载,乘风破浪出战果。在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129月至20176月,运行和发展中心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为期五年的LAMOST一期光谱巡天任务。经过近半年来紧锣密鼓地数据处理及质量分析,20171231日,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五年的LAMOST DR5数据集正式发布,供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使用。

LAMOST DR5包括4154个观测天区(天区覆盖图如图1),共发布了901万条光谱,其中高质量光谱数(S/N>10)达到了777万条, 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它巡天项目获取的光谱数总和。同时,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534万条恒星的光谱参数星表,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恒星参数星表。正式运行五年来,LAMOST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光谱获取率世界第一的能力。具体数据量信息如下表。

 

正式巡天第五年(2016.9-2017.6

DR5数据集

2011.10-2017.6

发布光谱数

1,397,232

9,017,844

高质量光谱(S/N>10

1,195,308

7,772,618

恒星参数

806,622

5,344,058

 

 

 

 

 

 

 

依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据政策》,DR5数据集已正式对国内天文学家及其国际合作者发布,科学用户可登录网站(http://dr5.lamost.org/)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

 

                1  LAMOST先导巡天和正式巡天前五年的天区覆盖图

 经过5年来的运行,LAMOST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天区覆盖连续、统计无偏的大样本银河系光谱巡天,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有传承价值的天体光谱数据库,填补了我国大型天文基础数据的空白,为研究银河系及一般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数据。

目前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的85所科研机构和大学的617位用户正在利用这些数据开展研究工作,并不断地从LAMOST大样本数据中挖掘出了有价值的“宝藏”,刷新了人类对以往一些天文现象的认知。截止201712月,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结构与演化及河外天文学等重要前沿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共计发表了近300篇有显示度的SCI科研论文。

2017年度一批高显示度的重大成果引起了人们地广泛关注,(1)利用LAMOST发布数据的大样本优势,在银河系结构和演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发现银河系的银盘直径比之前认识的大了四分之一,这一成果将会使天文学家们重新审视星系形成及宇宙演化的一般规律;改写了银河系晕的结构特征,确立为内扁外圆的新结构,这一清晰的观测证据推翻了前人关于恒星晕是一个轴比不变的扁球体、数密度呈现双幂律轮廓的猜测,这对于理解银河系恒星晕的形成历史和演化以及星系形成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用LAMOST数据在运动学和化学空间发现了银河系并合形成的新证据,其中在运动学空间发现了7个源自银河系并合过程的新星流,占国际同类发现总数的一半,在化学空间发现了33颗丰度不同于普通恒星的所谓“低α丰度恒星”,是国际同类发现总数的两倍;利用LAMOST数据研究银河系厚盘结构与演化及测量银河系的旋转速度和质量等系列结果。(2)利用LAMOST数据在恒星物理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最新发现了两颗距地球7万多光年的超高速星,这是基于LAMOST大规模银河系光谱巡天发现的第二和第三颗超高速星;首次发现了与超新星遗迹S147成协的尘埃云;利用LAMOST数据精确估计上百万颗恒星的年龄,为银河系演化研究提供了基准;首次利用LAMOSTKepler的数据揭示了M 型恒星耀发与其自转周期的三段式关系,以及其色球层和光球层的能量释放关系。此成果在揭示恒星结构演化及进一步认识内部能量释放机制等方面都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在LAMOST光谱“星海”中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特殊天体:发现了4颗新的DA型脉动白矮星,这项成果是我国天文工作者首次完全依托国内观测设备发现的新脉动白矮星,具有很好的自主性和原创性;搜寻出10000多个热亚矮星候选体,该研究有望极大扩展热亚矮星样本数量,为后续热亚矮星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光谱数据;并陆续发现了碳星、高速星、贫金属星、白矮星、米拉变星、M31/M33球状星团及类星体、星系对、双活动星系核等一系列特殊天体。

这些研究成果无一不向世界展示了LAMOST望远镜在银河系研究方面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同时也为阐释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奠定了基础。随着LAMOST光谱巡天的继续开展及光谱数据的公开发布,全世界更多的天文学家将聚焦LAMOST光谱数据在各个天文领域开展不同尺度的研究,更多新颖而有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将会陆续而来,进而推动人类对宇宙形成和演化的进一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