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VO 2006 会议自由讨论记录 1. 吴学兵:虚拟天文台与天文学家交流很少,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也很少,连天文名词都会说错。必须有专业的天文学家的参与。加强与前沿天文学家的交流。了解天文学家的需求非常重要。 2. 崔辰州:哪些人可以给我们提出这样的需求? 姜碧沩:沟通很重要。要有科学家的团组。宣传不够,skymouse和世界数据中心以前都不知道。 告诉用户我们用你的东西可以做出什么?数据更新滞后也是个问题。尽力推销自己。每个天文的会议都要参加。把自己的工作列出来,这样才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 3. 问题:VO是个计算机系统,提供数据,资料。平台搭建出来,要做什么?框架不够明确。主要的目的在框架中的作用是什么。要有个纲领性的东西,有个全盘的考虑,这样才有人提意见。 CB答:我们已经有蓝图了。但和天文学家的沟通一直是个问题,在世界虚拟天文台圈子内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4. 为什么天文学家不爱参加VO的讨论?VO 本身做的不好,更多是商业利益的炒作。一个工具还没做成熟,另外的工具就提出来了 答:借鉴欧洲的做法,宣传工作要做的很好。可以和北大联合,做出成果大力推广。 数据一定要及时更新。 5. 天文学家有自己的习惯,不习惯用程序。人有惯性。意识不到效率的提高,不爱用VO的工具。 ALADIN功能很强大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答:从大学生开始培养,从年轻人入手。已经有进步了,而且有人用VO做课题。 6. 如何讨论?group?没有人上GROUP讨论 背景是技术背景,发现课题是个盲点。科学家可以把他们的需求给我们。有推广价值的工具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开发出一些实用的工具。通用的工具可以由我们来开发。 7. 征集需求? 每个阶段要有评审。写个需求,讨论完以后再做。天文界和技术界都请人参加。三五个人没有明确的代表性。评审就是获得人们的意见。对于有些不可以实现的功能,我们可以等着后面再做 8. 天文信息化的问题?如何能够利用有限的经费作些天文信息化的事情? 事情急不得,渐进的过程。单纯的物质刺激也不是个手段 9. 各个阶段评审的重要性。不坚持阶段评审的话,每步都会有偏差。一定要及时地评估。垃圾软件的产生就是因为沟通的不够。 10. 姜碧沩:第一次来参加VO年会人的意见? Silence!!!天气太冷,心情也很冷。 11. 郑小平:信息化不光是天文,包括很多的领域。但是我个人认为,我希望有VO的存在,我们那边没有北京那么多的资源。前期开发和满足需求的问题。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使用。信息失真也可以反映一些思想。在满足需求不可以一开始就和大家想象的一样。可以实现功能性的东西,做一些不是特别好用的东西也可以。最起码给人们一种展示,让人们知道有做出这样功能的能力。 基础天文教育。提供很好的平台。大众化的问题很难。教育的东西可以标准化。VO思想还是会有成果的 12. 彭丰林:虚拟天文台已经搞得轰轰烈烈。值得地球物理方面的学习。从地球物理的角度出发,预报有需求。太阳的预报可以把数据发布出来。和教育的联系:培养用户。把网站地址和学校的主页绑定。在教学的阶段就给学生一个印象,以后就可以自然的使用。找一个天文学家感兴趣的话题,从未来的天文学家入手。 13.会议有没有实际性的结果?如何会后讨论起来? 希望明年有学生能用VO做出点东西来,到明年年会的时候可以演示 14.罗宇:开发者都是搞技术的。搞开发的人要懂得天文研究方法,邀请各个方面的专家给大家讲一下他们做科研,心里有谱好下手。每个人说法不一样,心里没谱。最好和天文学家一起工作。 15.阎保平:信息化不光在天文界存在,在很多领域都存在,这是过程的问题,需要双方一起努力。高能物理作的比较好。天文还算动手比较早。比其他的领域动手要早。高能是这样做的,一个大项目,每个国家参加其中的一部分。全球有三四百个研究所参加。大家都投入节点,这样全球统一的环境下,问题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解决。LHC中心的系统研发人员是搞高能物理的人。IT和高能物理的背景完全结合在一起。在国外科学家的综合素质很好。要不断地磨合,把科学家吸收到队伍中去。从思路上是很正确的。队伍应该更好的和天文学家结合。天文信息化是否合理?这个题目太大,还是应该针对科研的需求考虑。明确首先该做什么。结合自己的学科的特点推进深层次的应用。给科学家一个很简洁方便实用的工具。中国VO总体来说工作推进还是很快。 16. 董国轩:1.从两三年前时接触信息化,天文动手还是很早。但“虚拟”的时间太长了,需要针对一两个实际的问题做出一个简单的东西。结合国内数据做出点东西来。2.开发者需要做个中间件,在天文学家和开发人员之间做个连接 17. 肖仁毅:VO是开创性的工作。天文、IT两边都不说好话的时候比较麻烦。你们整体工作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当时基金委信息化规划中并没有包括天文,但由于工作比较出色,后来也拿到基金的项目。让科学家用网格做一些有显示度的结果。1. VO需要多了解计算机方面的进展,不要做重复的工作。站在现成工具的基础上干活。多参加计算机方面的活动,了解计算机方面的发展。2、十一五前期工作把信息化平台作好,希望有显示性的成果交差。如果做得好可以多给钱。 18. 赵永恒:虚拟天文台是新生事物。信息化也在探索。信息和天文两个学科,需要走到融合的阶段,现在融合的还不是很好。我们需要技术工作组。技术工作组下面才是研发队伍。需要信息化的科学家。和课题紧密结合。数据密集型的工作。我们现实课题已经有了,SDSS数据已经有了,做任何课题都要自己编程序。数据密集型需要对数据有统一的管理,所以我们设计了VO-DAS。我们要把VO-DAS作好。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针对性的课题。希望大学的信息技术系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开发平台。把此次会议作为合作和协同工作的开始。把技术和科研人员结合起来。 崔辰州:今天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很重视。讨论情况我们会整理出来,在座各位都会收到我们的反馈邮件。我们会扎扎实实工作,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期望。 姜碧沩:自由讨论结束,谢谢大家。 --------- 会议记录整理:王丹